文殊蘭(一般指亞洲文殊蘭),拉丁學名:Crinum asiaticum ,別稱文珠蘭、十八學士、翠堤花等,為石蒜科文殊蘭屬植物。文殊蘭的名稱可能使人誤會此品種為一種蘭科植物,但實際上此品種為
文殊蘭(一般指亞洲文殊蘭),拉丁學名:Crinum asiaticum ,別稱文珠蘭、十八學士、翠堤花等,為石蒜科文殊蘭屬植物。文殊蘭的名稱可能使人誤會此品種為一種蘭科植物,但實際上此品種為石蒜科多年生粗壯草本植物。花期6-8月,傍晚時發出芳香。花被裂片白色,線形,雄蕊淡紅色,花藥線形,頂端漸尖,子房紡錘形。果近球形,通常有1顆種子。葉、根藥用,有行血散瘀,消腫止痛之效;可治療跌打損傷,瘋熱頭痛,熱毒瘡腫等癥。
多年生粗壯草本。鱗莖長柱形。葉20-30枚,多列,帶狀披針形,長可達1米,寬7-12厘米或更寬,頂端漸尖,具1急尖的尖頭,邊緣波狀,暗綠色。
花莖直立,幾與葉等長,傘形花序有花10-24朵,佛焰苞狀總苞片披針形,長6-10厘米,膜質,小苞片狹線形,長3-7厘米;花梗長0.5-2.5厘米;花高腳碟狀,芳香;花被管纖細,伸直,長10厘米,直徑1.5-2毫米,綠白色,花被裂片線形,長4.5-9厘米,寬6-9毫米,向頂端漸狹,白色;雄蕊淡紅色,花絲長4-5厘米,花藥線形,頂端漸尖,長1.5厘米或更長;子房紡錘形,長不及2厘米。
蒴果近球形,直徑3-5厘米;通常種子1枚。花期夏季。
文殊蘭性喜溫暖、濕潤、光照充足、肥沃沙質壤環境,不耐寒,耐鹽堿土,但在幼苗期忌強直射光照,生長適宜溫度15~20℃,冬季鱗莖休眠期,適宜貯藏溫度為8℃左右。
盆栽以腐殖質含量高、疏松肥沃、通透性能強的沙質培養土為宜。
文殊蘭花葉并美,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,既可作園林景區、校園、機關的綠地、住宅小區的草坪的點綴品,又可作庭院裝飾花卉,還可作房舍周邊的綠籬;如用盆栽,則可置于莊重的會議廳、富麗的賓館、宴會廳門口等,雅麗大方,滿堂生香,令人賞心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