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簽: 【菊花】 點擊:【】
菊花又名秋菊,黃花,九月菊,鞠,菊科,菊屬。菊花原產于我國,現南北各地普遍栽培。為短日照喜光植物,喜涼爽氣候,耐寒,地下宿根能耐-30℃的低溫,能在北方地區露地越冬,但地上部分在-1℃時
菊花又名秋菊,黃花,九月菊,鞠,菊科,菊屬。菊花原產于我國,現南北各地普遍栽培。為短日照喜光植物,喜涼爽氣候,耐寒,地下宿根能耐-30℃的低溫,能在北方地區露地越冬,但地上部分在-1℃時即受寒害,所以在北方園林中僅以盆栽觀賞為主,未發揮宿根花卉的作用。小菊較大菊耐寒。要求疏松、肥沃、濕潤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,不耐積水,忌連作。性喜日照充足,炎夏期間中午應適當遮蔭。若人為控制光照,可催延花期,周年開花。生長發育最適溫為18~22 ℃,夜間溫度下降到10℃左右有利于花芽分化。
菊花的繁殖方法:以扦插繁殖為主,還可嫁接、分株和播種。扦插是菊花繁殖的主要方法,從3~9月均可進行。扦插時選取枝條新梢,插穗長8~10cm,具3~4個節(中下部枝條也可作插穗,但生根能力較弱),剪去下部2~3片葉,插入盛有細沙的淺盆或冷床中,插后第一周遮蔭,保持土壤濕潤,第二周時中午遮蔭,以后全日照,15~21天后生根。也可于11月至翌年3月,割取菊花根旁的“腳芽”扦插。腳芽是最好的繁殖材料,生根快,生長好。
嫁接法可培育出特大型立菊或構成多層次高大的塔菊。一般在夏秋季選擇野生粗壯的艾屬蒿草(青蒿、黃蒿)作砧木,在溫室內栽培,選擇在4月中、下旬進行嫁接,接后用木槿或柳條靠上防止倒伏。懸崖菊開花后至第二年清明前可進行分株繁殖。方法是秋季將整個母株挖出來, 抖掉根上的泥土,去掉枯枝殘根,將地上部分短截至6~10cm,用刀剪劈開根系連接部分,分成若干小叢,每叢有2~4根枝干及完整的根系,重新栽植,成活率很高。
菊花的栽培管理:盆栽菊花和立菊的栽培原則是冬存、春種、夏定、秋養。方法是入冬后,將種株剪去殘花。移植于肯風向陽處越冬,第二年春天加強肥水管理,于6月上中旬剪取種株上生長粗壯的新梢作插穗進行扦插,插后注意遮蔭、保濕,經過1個半月左右的培育,當新株根系較為發達時,即可移植。盆土用園土5份、腐葉土2份、廄肥土2份、草木灰1份加少量石灰、骨粉配制而成。移植方法有瓦筒植、盆植、套盆植三種。盆植法可根據菊花生長狀況,先移植到口徑15cm的瓦盆中,8月后定植到口徑25cm的盆中。
移植上盆后放在陰涼處,4~5天后移至陽光充足處。立菊一般獨花3~5朵,獨本菊則每株1枝1花。當苗高約15~20cm時,進行第一次摘心,留下部4~6枚葉,3~4周后當側枝生出4~5枚葉時,可進行第二次摘心,保留2~3枚葉,8月上旬進行最后1次摘心,稱定頭,定頭后抹去所有腋芽,僅保留頂部1芽生長發育成花枝。菊花生長期間應經常施追肥,可用人糞尿、豆餅水及化學肥料等,苗小時施肥量少些,以后逐漸增多。當菊花花蕾形成后,每4~5天施肥一次,但在夏季高溫期間及初秋花芽開始分化時應停止施肥。
菊花現蕾后需水量增大,此時應澆足水,保證植株生長良好,花大色艷。9月花蕾出現后,每枝頂端的花蕾最大,稱正蕾,應保留正常,剔去側蕾,使養分集中在正蕾上。白花和綠花的品種為保持花色純正,開花后應移在蔽蔭處栽培。花朵開放后,有時因花頭重量較大,向一方歪斜,可設立柱扶植枝條,設花托承托花頭,充分表現花朵的優美形態。
菊花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,也是國際上深受歡迎的花卉之一。其種類繁多,用途廣泛,是秋季花壇、花境、花臺及巖石園的重要材料,又可作室內外盆花裝飾,用來舉辦大型的菊花展覽,造型多彩多姿,美不勝收。切花可供作插花、花束、花環、花籃等。目前世界菊花切花的銷售額,在各種切花中占第一位。此外,菊花還可食用、藥用,深受人們喜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