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樹(學名:Ficus religiosa L.):是桑科、榕族、榕屬的大喬木植物,幼時附生于其他樹上,葉革質,三角狀卵形,基生葉脈三出;葉柄纖細,榕果球形至扁球形,花柱纖細,柱頭狹窄。花期3-4月,果期5
菩提樹(學名:Ficus religiosa L.):是桑科、榕族、榕屬的大喬木植物,幼時附生于其他樹上,葉革質,三角狀卵形,基生葉脈三出;葉柄纖細,榕果球形至扁球形,花柱纖細,柱頭狹窄。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
菩提樹在中國廣東沿海島嶼、廣西、云南北至景東,多為栽培。日本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、錫金、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,多屬栽培,但喜馬拉雅山區,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。
大喬木,幼時附生于其他樹上,高達15-25米,胸徑30-50厘米;樹皮灰色,平滑或微具縱紋,冠幅廣展;小枝灰褐色,幼時被微柔毛。
葉革質,三角狀卵形,長9-17厘米,寬8-12厘米,表面深綠色,光亮,背面綠色,先端驟尖,頂部延伸為尾狀,尾尖長2-5厘米,基部寬截形至淺心形,全緣或為波狀,基生葉脈三出,側脈5-7對;葉柄纖細,有關節,與葉片等長或長于葉片;托葉小,卵形,先端急尖。
總花梗長約4-9毫米;雄花,癭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內壁;雄花少,生于近口部,無柄,花被2-3裂,內卷,雄蕊1枚,花絲短;癭花具柄,花被3-4裂,子房光滑,球形,花柱短,柱頭膨大,2裂;雌花無柄,花被片4,寬披針形,子房光滑,球形。花柱纖細,柱頭狹窄。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
榕果球形至扁球形,直徑1-1.5厘米,成熟時紅色,光滑;基生苞片3,卵圓形。
菩提樹喜光、喜高溫高濕,25℃時生長迅速,越冬時氣溫要求在12℃左右,不耐霜凍;抗污染能力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肥沃、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為好。菩提樹幼林在熱帶地區(水分充足的地區)生長迅速。
綠化
菩提樹對二氧化硫、氯氣抗性中等,對氫氟酸抗性強,宜作污染區的綠化樹種,同時它分枝擴展、樹形高大,枝繁葉茂,冠幅廣展,優雅可觀,是優良的觀賞樹種,宜作庭院行道的綠化樹種。
經濟
菩提樹枝干上流出的乳狀液汁,可提出硬性橡膠,枝葉可作象、牛等牲畜的飼料,菩提樹木材心、邊材區別不明顯,散孔材,紋理交錯,結構中,重量輕,干縮小,強度底,油漆后不光亮,容易膠粘,適宜做砧板、包裝箱板和纖維板原料。